凌晨六點從睡夢中驚醒,原因是又夢到媽媽了。這回夢到的是一個想像中的未來: 如果媽媽沒有走,活到80歲,過的是怎樣的一個生活。驚醒,是因為看到那樣的生活替她感到傷心,至於細節就不在這裡多加贅述了,我只是很驚訝自己心中對母親一生所受的委屈與辛酸竟是這樣深邃的不平與忿恨,因而投射出夢境中那樣的一個世界~
醒來後,在朦朧中開始回憶起兒時對家的記憶。
家的記憶,對我來說是階段性的~
小時候母親為了我們的學業,學人孟母三遷,搬了好幾次家,就為了讓我們到更好的學區,有更好的環境~
我是相信"環境造就人生"的。當然好的環境並不保障一個"幸福人生"或是所謂的"成功人生"。但這是比例問題,在好的環境裡成長的孩子,似乎有比較高的比例邁入一個較為順遂的人生。
印象很深刻的是,小麥那期的同事們,竟有近一半來自於"民生社區"。雖說那份工作與"幸福或是成功"是完全劃不上等號的。但就世俗的觀點來看,不可否認的那是份給履歷表鍍金的工作之一~
由於第一個孩子即將報到,我家很小又是眾所皆知的,常常每逢聚會話題就會談到是否要"搬家"還有"學區"的考量問題。
記得多年前剛開始計畫生育時,我跟老公就討論過這問題,孩子是送私立學校好,還是公立?
我們各持己見,他主張送私立(而且還非得是英式教育系統),我則主張送公立。
他的原因是英式私立學校教育系統比較嚴謹,學習的內容也比較廣泛且扎實。
我的原因則是學費太貴,還有不希望孩子以後養成一種嬌貴+自以為高人一等+狗眼看人低的可厭氣質。
更何況我們兩都是唸公立出來的,共同的信仰是一切靠自己實幹打拼,大學開始打工後就不做伸手牌向父母要錢,父母辛苦一輩子存下來的是他們退休養老的本,怎好意思再壓榨年邁的父母。
我最瞧不起那種上了大學還開父母買的名車到處炫耀,還沒學會賺錢名牌包就一個接一個買,信用卡張張刷到爆的孩子~ 更不希望教養出這樣的孩子~ 父母有錢那是他們本事是他們努力得來的,已成年的孩子就該靠自己的雙手去掙得這些,掙不到就該學著降低點慾望,不是嗎~ (如果不小心罵到我的有錢朋友們,真是對不住啦!就當我是家境清寒,因而憤世嫉俗自命清高酸葡萄心態窮抱怨好了~ 千萬別就此不理我了~)
聽了太多朋友抱怨私立學校的小朋友是如何比較父母開的車,住的房,做的工作,甚至每年給學校的捐獻金額都要拿出來比~
一位住在郊區的朋友因為家裡附近的公立學校太差,不得已只好送兩孩子去私立學校。他最痛苦的不是每年五萬美金的學費,而是每年當學校來函催繳"捐獻金"時的那種內心掙扎。因為所有家長捐獻的"金額"都會被"列印成冊",發送給孩子們帶回家。所以不想捐還不行,捐太少還怕孩子在學校裡被同學恥笑~ 基於面子問題,這每年捐獻金竟是從一萬美金開始起跳,讓我不得不佩服美國私立學校壓榨家長錢財的本事... 試問這樣的風氣能教導出樸實苦幹的孩子嗎? 我真的很猶豫~
然而若是選擇繼續住在市區,就得要有送孩子去私立學校的心理準備,因為市區裡的公立真的太差~
習慣了都市生活的我們,實在很不想放棄這裡的便利性而移居郊區。城裡的房子雖小,但生活便利,感覺就像台北一樣,滿街都是餐廳,街頭巷角就有好幾家超市,隔兩條巷子就是遊客蜂擁而至的購物名店街,藥局、電影院、健身中心、大型醫院、公園、湖畔碼頭都近在咫尺~ 夏季城裡又有很多免費的活動例如大型露天音樂會、跳舞祭、幼兒學習營、各式民俗慶典、博物館活動等等~ 放棄這些實在很可惜~
討論再三的結果竟是逃避問題,延後決定,換句話說也就是走一步算一步啦。暫時先住著,等過幾年孩子到了適學年齡,再來考慮要不要搬家,還有搬到哪去的問題~
至於何時搬比較好,有經驗的朋友們都說最好在孩子上小學前決定好,因為上了學後再給他們轉學,小朋友會很不適應。
這讓我回想到我四年級(十歲)時,家裡從木柵搬至民生社區,對於十歲以前的家,印象是有些模糊的,但還記得那個家的樣子。
十歲後又搬了幾次,不過都在同一個社區裡打轉,所以也就沒有換學校重新適應的問題。
很好奇的是孩子對家的記憶到底能追溯到幾歲? 我弟似乎不太記得七歲以前的家了~ 這樣看來,上小學以前的記憶是相當薄弱的,這樣至少給我們好幾年的時間,慢慢思考到底要怎樣的一個life style~ 給孩子的,也給自己的~
還有關於家裡很小的問題,我原先倒沒覺得我家真的很小。小歸小,畢竟也有兩房兩衛,室內面積36坪左右。這對從小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長大的我來說,並不算是太糟。
但上週末參加一個朋友的生日BBQ,其中一單身女性朋友說她正在看房子,想要換個兩房的。最近剛巧來看了我們樓,很喜歡我們這兒的地理位置,但覺得"空間實在太小,尤其是客廳,小的令人窒息無法忍受!"~
挖哩??? 真的有這麼糟喔? 我住了五年都沒這麼覺得哩~ (這朋友還是個香港人呢!香港的住宅空間不是比台北更狹小嗎?)
這才開始仔細思考我家是不是真的太小了? 對寶寶成長不好? (可我也是這樣長大的呀~ 我小時候的家還更小呢~)
算了~ 先別想了,暫時先住著吧!以後再說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