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跟朋友小寶寶一起玩時,發現跟小虎差不多大的寶寶們(10-11個月大),大多寶寶頭頂的那個軟軟的洞都還沒有閉合起來。可是我們家小虎早在好幾個月之前就閉合摸不到那個洞了。其實小虎一出生我就發現他頭頂的那個洞洞特別小,果真沒幾個月就完全合上了。最近頭頂在之前囪門處,非但沒有洞,還鼓了一小塊硬硬的起來。害我有點擔心!

回家一查,發現原來每2500個小嬰兒裡,會有一位小嬰兒有這種前囪門過早閉合的問題。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影響到腦部發育,在3-6個月大時最好進行開刀手術,改善這種情況~ 而頭頂囪門處鼓起還硬硬的,則很有可能是腦壓過大的現象~ (看了這篇報導,害我好擔心唷!)

不過這篇資訊對新手媽媽來說,真的挺重要的,所以轉貼於此,跟大家分享!

囟門又稱腦門、頂門,位於頭頂的前方正中央,額骨和左右頂骨聯結的部份。因為嬰兒顱骨尚未長成,用手觸摸可以感覺腦部血脈的跳動厔十八個月大時才閉合。囟門及骨縫對寶寶腦神經系統的發育有舉足輕重的功能,所以寶寶囟門若有突起或塌陷可不能等閒視之。

  初生嬰兒的頭顱脆弱而具擴展性,有許多沒有顱骨的空間及隙,柔軟危脆,有時候還能夠看到搏動或上下起伏,雖有頭皮與毛髮覆蓋保護著,仍讓不少家長感到十分擔心,生怕有什麼閃失會傷到寶寶的腦筋。其實寶寶頭部的這些洞隙均是上天的巧妙安排,為了使小嬰兒能夠順出生及正常成,而預留的空間。

  在寶寶的小腦袋上有幾個明顯柔軟部分和線隙,如前囟門、後囟門、冠狀縫、矢狀線、人型縫、前額縫等。將顱骨分割成好幾片可以滑動、擴張,甚至變形的小片頭骨--如額骨、顳骨、頂骨、枕骨等,隨著胎腦容量的逐漸增加,顱骨可以隨之自由地擴展體積,不受任何限制。等到要出生的時候,通過產道狹窄空間的漫長過程,寶寶的頭顱因能自行滑動,組成最適合產道,最能承受生產壓力的頭型〈此稱為鑄模現象〉,而使腦神經系統免於傷害,因此自然生產的新生兒頭型會相當怪異,但出生幾天後又會自動恢復正常。

  這些囟門與骨縫會在八個月內陸續自動關閉、癒合,僅留有少數已變得相當不明顯的小空隙提供孩子未來繼續成長的空間。由此得知,囟門及骨縫對寶寶腦神經系統的發育,以及正常功能的發揮,有舉足輕重的功能;同時藉由這些與大腦只隔著一層薄膜的部位,可以間接觀察腦部的情況及顱內壓力的變化,所以寶寶囟門的突起或塌陷自是不能等閒視之。異常的囟門膨出是在告訴家長或醫護專業人員:「寶寶的腦袋裡面有狀況了!請您們趕快採取必要的步驟幫幫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長庚醫院院長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董事 陳昱瑞
  
  顱顏畸形由 (1) 先天或發育性、(2) 外傷性、(3) 腫瘤等原因導致,先天性畸形中常見的是顱縫癒合過早引起的頭臉畸形。顱骨是指包圍大、小腦,圍成腦室的骨骼,有額骨 (frontal bone)、頂骨 (parietal bone)、枕骨 (occipital bone)、顱骨 (temporal bone)、蝶骨 (sphenoid bone)、篩骨 (ethmoid bone)。各骨之間或左右骨之間交界處的線叫顱縫 (cranial sutures),左右額骨間的縫叫額縫 (metopic suture),二片額骨與頂骨交界叫冠狀顱縫 (coronal suture),二側頂骨間位於顱頂中央叫矢狀縫 (sagittal suture),頂骨與枕骨間為人形縫 (lambdoid suture)。

  嬰兒出生後二年內,大腦快速發育,將顱骨往外撐開,顱縫處因撐開的力量而生長出纖維芽細胞,進而形成骨芽細胞,生長更多的顱骨。當某一顱縫癒合過早,無法因大腦的擴大而分離時,則顱骨無法增大,也無法隨著大腦及整個頭形而變化。正常情況下,顱骨或頭部的生長是朝向與顱縫垂直的方向擴大。若顱縫癒合,則此縫之垂直方向無法生長,但是大腦並不因此縫癒合而停止發育,因此可以造成各種程度的腦壓過高,壓迫顱骨造成指印壓跡 (fingerprint or beatencopper),此時頭形朝向與此早期癒合顱縫平行的方向生長。例如:兩側冠狀顱縫早期癒合,頭形變成前後扁、左右寬,叫寬頭 (oxycephaly),或向上增高叫塔形頭 (turricephaly)。若只有一側的冠狀顱縫早期癒合,則此側頭顱的前後距離較短,眼眶向後縮,叫偏形頭 (plagiocephaly)。若矢狀縫癒合過早,則頭形無法左右長大,只往前後長,變成舟形頭 (scaphocephaly)。只有額縫早期縫合者,前額中央三角形突出,兩側前額往後斜,此稱三角頭 (trigonocephaly)。

  顱縫癒合過早的治療是以開刀為主,出生後三個月即可進行X光、電腦斷層檢查,約七個月大時做手術,把癒合的骨縫切除,並做眼眶上緣及前額骨的前移。

 

轉載網址:http://nncf.org/face/other_05.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記者楊惠君/報導】

「前凸金、後凸銀!」「 大頭、大頭下雨不愁!」頭型確實可能代表孩子的「命運」,但可不是富貴與否,而是關乎健康。凸頭、大頭、扁頭、歪頭...,孩子頭不正、可能是顱縫早期癒合、或先天性疾病的表現,若不及早檢查、手術矯正,孩子智力發展恐受影響,一生的命運也許真會受影響。

國內顱顏畸形診治,世界一流,但所有顱顏畸形兒中,頭部異常篩檢率最低,醫師因而提出警訊。長庚醫院顱顏中心主任羅綸洲指出,新生兒顱縫早期癒合發生率約2千分之1,估計國內一年約有70到1百例個案;不過,能早期診斷、在1歲以前的黃金手術期手術的個案,可能不到一半。

羅綸洲說,以長庚顱顏中心為例,包括全國各地轉介的個案,每年也僅接獲2、30例頭形異常的個案,其中還有許多已經4、5歲才就醫,嚴重個案更常見由被家長遺棄、由育幼院帶來治療的情形,令人十分不忍。

羅綸洲表示,正常的頭顱是由很多塊扁平骨骼組成的,各扁平骨間由顱縫分開,所以頭部會有很多縫線,隨著腦組織的發育,頭骨會跟著長大,在一定的年齡後,顱縫會一一融合,因此,正常孩子的頭顱有一定的大小、形狀、並且左右對稱。

如果顱縫過早癒合,不僅頭型奇怪,還會傷害腦組織。羅綸洲說,顱縫太早融合,腦部生長就會受到影響,不僅會傷害到智力、還可能腦壓調節異常,導致視力、頭暈、惡心;最常見的原因除子宮內胎頭被壓迫外,也可能是遺傳疾病或基因突變所致,如亞伯氏症和克魯氏症候群。

很多家長迎接新生兒時,多只會看孩子五官端不端正、四肢健不健全,常忽略了頭型夠不夠「正」。羅綸洲表示,如生產時經產道擠壓、睡覺時姿勢不正,當然都會影響頭型,這些外力因素,可經由改變睡姿或戴矯正帽改善;但若合併有眼距過寬、眼睛凸出、蹼狀手指等異常,就得特別注意,及早就醫診斷。

羅綸洲強調,顱縫早期癒合若能在1歲之前手術,絕大多數的病兒可以完全矯治,不僅可以讓頭型變漂亮,也可以避免智力傷害。

【2004/05/25 民生報】

談談前囪門
作者:一般兒科宋文舉主任
  前囪門是嬰幼兒在頭頂的前半部中央的菱形狀的十字骨縫合交界,它是頭顱上最大的骨縫交點,一般初生兒約有二至四公分的長寬度,因為此處並無骨塊存在,所以摸起來很柔軟。在頭頂後半部中央亦有一骨縫交點,叫做後囪門,尺寸較小,有時甚至摸不太到。因為整個嬰幼兒骨顱的結構在前囪門最弱,沒有骨片的保護,而大腦組織就在正下面,所以有時在前囪門較大的寶寶,可以用手摸感覺好似有凹凸不平的東西在下面,這就是大腦表面的紋路,如果用力壓當然會造成大腦的傷害。前囪門凸出時可以用手感覺到顱內有跳動的情形,這是反應出腦內動脈的振動波。通常在半歲左右,前囪門開始變小,到壹歲時就摸不太到了,但真正的消失不見(例如以X光來檢定)則要等到兩歲左右了。

頭顱內壓力(俗稱腦內壓)高時,前囪門會凸出,如下列情形:
1.平躺時較站坐時要鼓出。
2.哭鬧、咳嗽、用力或排便時,因全身出力所以腦內壓力增加,為正常現象。
3.發燒時,因為心跳加快及全身血流速及血流量亦加多,所以顱內壓力自然增加了。
4.腦炎、腦膜炎、腦出血及腦水腫,因為使顱內的體積增加而迫使壓力亦升高了。

當顱內壓力降低時,前囪門自然會凹陷,如下列情形:
1.站立或坐立時。
2.腹瀉而有全身脫水現象時,因頭顱內的水份亦會相對的減少,所以顱內壓力自然降低了。
3.休克或身體(腦部除外)大出血,全身血量及血壓都減少,顱內壓力自然就降低了。

前囪門

是由額骨以及左右兩塊頂骨中間的空隙所形成,因為這一區的下面沒有頭骨,所以壓起來軟軟,有人不淮別人碰寶寶裡,甚至洗頭時不淮洗這裡,怕碰傷寶寶的腦子,事實上是不會的,正常的接觸是沒有問題的。

正常太小的前囪門在出生時寬度約在二、五至三公分左右,以後隨著成長而變小,大約在寶寶九個月大到一歲半之間閉合。如果前囪太大或一有可能正常閉合,則要考慮是否有水腦現象,是否有甲狀腺功能過低等問題。

因為前囪門與大腦間沒有頭骨阻隔,前囪門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腦壓的變化,如果前囪門明顯凸起表示腦壓增加,可能是有腦炎、腦膜炎,或有腦出血等問題。小寶寶發燒時前囪門引也會有凸起的現象。相對的如果寶寶脫水,例如嘔吐腹瀉等原因前囪門會凹陷。所以前囪門是可以當訪療的指標。

 


部份轉載於:正常成長的過程 呂適存醫師提供
http://www.pediatrics.com.tw/%A5%BF%B1`%A6%A8%AA%F8%B9L%B5{.htm

 

下篇轉載於Babyhome 某位媽媽的經驗談

 

 

我的兒子在九月份剛剛因為顱縫早閉的問題開完刀
在這之前我看過許多的醫生
很多醫生的說法都是認為頭圍有正常長大就沒有關係
但是如果頭圍在25%以下還是要注意
因為頭腦的發展其實是非常複雜的
並不是單純的看頭圍大小便可以的
頭圍的指數只是一個先遣的指標
一般來說顱縫早閉的治療必須在3~6個月大時做顱縫切開的手術
如果超過這個時機頭骨的生長已經定型
之後便只有用骨釘或用鐵板整形整個頭骨來增加顱腔的空間
目前在國內能做這樣手術的醫院並不是很多
因為這牽涉到小兒麻醉與輸血的問題
也因為這樣的手術具有高風險
所以只要沒有立即的危險性
多數的醫生都會建議病人持續做觀察
觀察的項目就是以兒童健檢的項目為主
但是這樣的案例中只有一些是先天性異常
有很多的狀況並沒有家族病史純粹只是因為頭骨骨化程度較快造成
這一類的小孩在新生兒到三四歲時表徵並不容易發現異狀
通常頂多只有語言學習較晚的情形
可是等到上幼稚園甚或國小時
才會發現他的學習能力有障礙或是遲緩的情形
但是這時已經來不及做處理了
因為那表示兒童的腦部已經發生病變
此時僅能靠復健加強小孩的能力
在許多顱縫早癒的案例中也有不處理而最後小孩完全正常的
但是一般論定正不正常的標準醫師與家長是有很大差異的
一般可以用來判斷的檢查
自己可以做的: 頭圍, 頭形, 囟門
顱內壓高的小孩還容易哭鬧, 頭部時常溫度較高, 腦壓很高時有可能常嘔吐,
眼神異常(出現落日眼, 斜視等)
到醫院醫生做的檢查: 囟門大小, 斷層掃描, 頭部X光, 頭部超音波等
希望有看到這裡討論的人可以多向你們認識的人宣導
因為這非常重要
而且機率並不低大約有兩千分之一
如果可以在三個月前發現
將可降低許多家庭悲劇的發生

詹小虎九歲了! 學了三年 Suzuki 鋼琴、小提琴 ~ 跟大家分享 (按這裡看小虎彈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嬰兒 前囪門 頭蓋骨
    全站熱搜

    Kai@Chica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